找到相关内容46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白毫观的修持方法

    方法   在正修观想之前,修观者应心中存想三宝,以求慈悲加持,礼佛之后,恭敬地跪在佛前,心中恳切地发如下大愿:   “我与法界一切众生,与诸佛、菩萨的性体本来不二,但我和众生在迷,诸佛已悟,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4890487.html
  • 禅宗《坛经》心理学思想研究

    基本的核心的内容,又是训练方法的出发点,根本要求,本文前面部分已作较多探讨。下面侧重分析“无相为体”和“无住为本”。  “何名无相?于相而离相;……离一切相,是无相,但能离相,性体清净。此是以无相为体...那就不符合“无念”的根本要求,就是“性体清净”的反面,就会烦恼杂念丛生。慧能要求信徒“少欲知足,离财离色”(43)。禅宗有许多清规戒律,慧能还经信徒“授无相戒”(44)。慧能所特别强调的是“此法门中,...

    陈金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748851.html
  • 天台宗与禅宗的关系

    出世时,众生皆执生死为实有,自佛出世,演唱无生,说  明诸法本无起灭,岂有生死,但如今知到根身器界,当体无  非理具事造之性体,推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头出头没,皆  此性体,无数劫来,不自精  140页...

    汤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25060993.html
  • 探究智者大师教观思想与禅宗顿渐之关系

    ?然而,总是为财、色、名所恼,修行路上,最难突破的,就是这三关,能过此三关,自然可了知根身器界,当体无非理具事造之性体,推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头出头没,皆此性体(佛性),何须悔恨无数劫来不知精进呢?...

    果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965547.html
  • 略论禅宗的体用观

    性体妙趣非体用论不可以尽显甚深密藏  然而,性体妙趣非体用论不可以尽显甚深密藏也。体用论是中国佛教,特别是禅宗对佛法在方法论方面做出巨大贡献。从理论上讲,中国佛教讲体用论,要从《大乘起信论》开始,它是...

    郭明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365654.html
  • 浅谈明心见性

    心是集起虚妄的,并妩真实来处,一经进问,便化为乌有。但念虽息空而能(即性)不灭。会者于此际间光返照,明心见性。   明心见性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明白心的妙用,是以性体而起,从用见体,从流得源。过去导见王...rdquo;,就是这一境地。   明心见性又在于明心本无,见性本有。即心即性,即性即性。“楞严经”说:“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。”性体是真空,无有形相。无相的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1766130.html
  • 慧远大师和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之比较

    呢?穷尽玄妙通达寂灭的境界,即是如来性体。如来性体,任运神妙,应合法界的幻化。随缘妙应,无有定规。如来体性能令证入念佛三昧的修行之人,浑然消泯人我是非的界限,遣荡种种知见,涉缘应事,如同镜子。镜子明亮...

    风前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878968.html
  • 慧远大师之净土思想

    。   慧远大师认为:三昧的名称甚多,在诸三昧中,以功德高、进展容易的标准来衡量,当推念佛三昧最为第一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穷尽玄妙通达寂灭的境界,即是如来性体。如来性体,任运神妙,应合法界的幻化。随缘...

    魏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978970.html
  • 心性之学与意义世界

      杨国荣:心性之学与意义世界   来源:河北学刊 2008年1期   对心体与性体的关注,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。心性作为哲学问题,并非始于宋明,但在这一时期,心性问题被提到了相当突出的地位。从哲学的层面看,心性问题涉及多重理论维度;理学的不同阐释者对心体与性体也各有侧重。从总体上看,较之对天道的形上追问,心性之学更多地指向人自身的存在。以心性为关注之点,理学既从内在的层面反思人的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191964.html
  • 从湛然<十不二门>论天台思想之发展演变

    念,唯内体三千,即空假中,是则外法全为心性,心性无外, 摄无不周,十方诸佛法界有情,性体无殊,一切咸遍。(注11)────(注11)《大正藏》卷33,页918中~下。 ...“色心不二门”进一步加以论述内外色心之关系,让吾人了解外色心不外乎一念,而一念无念,故唯体具三千,既是体性三千,所以内外不二,性体一切咸遍,十方诸佛法界有情性体无殊。换言之,藉由对“内外不二门”的了解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1645770.html